香港樓市持續低迷,第三季的整體成交量持續下降,然而二手轉讓中以低於購入價出售的案例卻有反而增加的趨勢。根據市場資料統計,今年第三季至少錄得388宗貶值成交,比上一季增長超過33%,其中屯門和將軍澳地區的情況最為嚴峻。
據本報統計,今年第二季市場錄得至少290宗貶值成交,而上一季這個數字增加至少98宗,整個季度的樓價蒸發金額超過5.5億港元。單單在九月份就錄得至少129宗貶值成交。在第三季的跌價成交中,有約28%的案例是在2019年入市的,其次是2018年購入的單位,佔約26%,而持有約3年後出售的單位,即在2020年購入的單位,佔約24%。
上一季錄得較大跌價幅度的成交案例中,很多是銀行主導的出售案例,包括西營盤的瑧蓺開放式物業,通過拍賣以490萬元出售,單位的帳面貶值約為52%,購入價跌幅較大。大潭紅山半島的洋房業主以約6,000萬元出售,比約6年前的購入價格低約46%。
根據區域劃分,屯門在這段期間有最多案例出現,涉及至少49宗損手成交,而將軍澳也有至少39宗,其中以日出康城的二手屋苑案例最為突出,單單LP6就佔了約12宗。九龍區則以深水埗和長沙灣有至少24宗顯著案例,啟德的二手屋苑則有至少14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