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成因
濕疹的成因與先天性的皮膚結構問題有關,這導致患者的皮膚表層細胞容易脫落,失去天然保護功能,減低皮膚的抵抗能力,容易受細菌感染。患者皮膚表面的水份也較易蒸發,使皮膚較為乾燥,甚至龜裂,外界物質如化學物質、致敏原等會滲入患者皮膚,長時間刺激皮膚的免疫細胞,形成皮膚過敏現象。患者同時患有鼻敏感、哮喘和食物敏感的機會率也較高。
濕疹也可能對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後遺症。特別是小童,臉部發炎部位會有紅腫現象,影響外觀,可能被同學取笑和欺負等,失去自信;皮炎患處十分痕癢,尤其在晚上,影響患者的睡眠質素,令學習時不能集中,甚至情緒上會較為暴躁、不耐煩等。
濕疹診斷與測試
濕疹的病徵明顯,在診斷時並不困難,最重要的是找出誘發病症的根源。
濕疹的症狀包括皮膚癢及乾燥、紅腫、龜裂、損傷(因長期搔癢)以及皮膚變厚。
對於嬰兒和一至兩歲的小童,首先要檢查他們是否有食物過敏,因為約有40-50%的三歲以下患有過敏性皮炎的小童有食物過敏的現象,但在少年和成年病人較為罕見。環境致敏原如塵蟎、霉菌和動物毛屑等,以及接觸性致敏原如金屬、顏料、防腐劑等亦會引起過敏反應。
下一步驟是證實患者是否有細菌感染的跡象。在患者發病時的皮膚表面抽取部份細菌培養,測試它有否抗藥性。若患者的抗生素藥物劑量不足時只能去除部分細菌,存活下來的會為求生存利用基因轉變等方法產生抗藥性保護自己,故再使用抗生素時則需加倍注意。
濕疹治療
治療過敏性皮炎的方法是保護皮膚,防止接觸致敏原或刺激皮膚的物質,以及使用消炎藥物等。患者首要找出誘發皮炎的主要原因。
皮膚護理是濕疹治療的基礎,因為濕疹最基本的問題是患者的皮膚結構有缺陷,所以最好使用能增強皮膚屏障功能的護膚品,例如含有天然成分的護膚品,以減少刺激和炎症。此外,保持皮膚的濕潤和避免皮膚長時間接觸水也是重要的。
藥物治療方面,可使用消炎藥物和抗過敏藥物,如類固醇、抗組織胺藥物、免疫抑制劑等。如果患者有細菌感染,則需要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但需注意避免長期使用類固醇或抗生素藥物,因為這些藥物可能對患者的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對於患有濕疹的人而言,適當的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如避免緊張和壓力、保持充足的睡眠、戒煙和戒酒等。
總結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炎,其成因與先天性的皮膚結構問題有關。患者需要找出誘發皮炎的主要原因,並進行適當的治療。皮膚護理和藥物治療是濕疹治療的基礎,透過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有助於緩解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