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的定義:
瑜伽(Yoga)這個詞源自梵文的YUJ,最初的意思是「連結、結合、統一」,源於歐洲語言中的詞根Yeug-。YUJ在梵語中也可以解釋為「內在真我的統一」。瑜伽在現代有著類似的意義,根據西方韋伯字典的定義,瑜伽是通過一系列的伸展姿勢和呼吸練習,達到身心自我控制和平靜的狀態。同時,瑜伽也被視為一個印度哲學派別,一種連結自我與至高存在的實踐方式。瑜伽通常通過肢體動作和心靈修煉來實現覺知和與大自然的融合。
從實際實踐的角度來看,瑜伽在印度是一個廣泛使用的身心修練術語,類似於中國的返本歸源、導引術等。瑜伽術本身與宗教無關,但古印度的許多宗教普遍採納了瑜伽,這也導致一些人對瑜伽與宗教的關聯有所誤解。瑜伽的最高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部潛能,從小我(個體意識)與大我(至高意識)的合一,一直到成佛成仙。在印度,瑜伽被認為是達到所有宗派最高目標的其中一條途徑。
古印度瑜伽的實踐法分為八個階段:
瑜伽體系在逐漸形成後,分為八個不同的支派,每個支派都有不同的修煉方法,但最終目的都是希望身心靈合一,達到與宇宙結合的超越境界。
a. 戒律(Yama):應世待人,不濫用暴力,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亂。
b. 精進(Niyama):誠意專注,追求修行的正道。
c. 調身(Asana):練習各種瑜伽姿勢,強化身體的筋骨。
d. 調息(Pranayama):學習呼吸控制,活躍氣機。
e. 攝心(Pratyahara):控制感官,使心念清靜。
f. 凝神(Dharana):專注於內心,使思緒安定。
g. 入定(Dhyana):達到靜心且清晰的境界。
h. 三摩地(Samadhi):達到證悟本性的邊緣。
Bhakti Yoga 善者瑜伽/虔信瑜伽:
以奉獻和摯誠的愛作為修行途徑,並以嚴謹的宗教生活態度和積極行善來實現修練目的。
Guru Yoga 古魯瑜伽:
將上師視為精神修行的焦點,通過上師的啟蒙和歌頌,與上師融為一體,以追求真理。
Hahta Yoga 哈達瑜伽:
以體位法和呼吸練習作為修行途徑,幫助控制和開發人體潛能。Hatha瑜伽是目前社會上最廣為流傳的一支。
Jnana Yoga 智者瑜伽/智慧瑜伽/知識瑜伽:
通過理性思維和邏輯思辯,以探求真理的方式進行修行。
Karma Yoga 業瑜伽/行動瑜伽:
通過積極的行動來實踐生命,不求回報,也不受行動結果的影響。
Mantra Yoga 梵咒瑜伽/音瑜伽:
通過頌唱梵咒或在腦海中重覆神聖的聲音來達到修行目的。
Raja Yoga 王者瑜伽/勝王瑜伽/王道瑜伽/羅瑜伽:
以帕坦加利所寫的瑜伽經為主要經典,強調八步功法身心並行的鍛鍊,尤其著重靜坐和冥想。
Tantra Yoga 坦崔瑜伽/密宗瑜伽:
通過對性的駕馭來達到修行目的,著重於開發生命能量。
古哈達瑜伽四大派別:
- 阿斯坦加串連瑜伽 / 動瑜伽:由Sri K. Pattabhi Jois創立,以強力連續的體位法操練、呼吸配合及Ujjayi呼吸法為特色。
- 艾氏瑜伽:以B.K.S. Iyengar大師為名,著重於精準的姿勢、練習順序及使用輔助器材。
- 昆佘琍瑜伽 / 拙火瑜伽:創始人巴贊,透過呼吸、體位、吟唱及冥想來喚醒體內能量。
- 畢昆瑜伽 / 高溫瑜伽 / 熱瑜伽:在高溫教室中練習體位法,以大量流汗為樂。
現代瑜珈派別:
- 舒緩瑜伽:以放鬆身心為主的體位法練習,適合有失眠和高壓力問題的人。
- 司化難佗瑜珈:亦稱雪山派,包括適當運動、呼吸、放鬆、素食、正面思考和冥想等項目。
- 雙人瑜伽:情侶夫妻一起練習的瑜伽。
- 孕婦瑜伽:專為孕婦設計的瑜伽課程。
- 親子瑜伽:讓父母與小孩一起進行的瑜伽體位法練習。
- 塑繩瑜伽:使用繩子等器材輔助的瑜伽練習。
除了以上所述,還有其他混合不同運動系統的瑜伽練法,如氣功瑜伽、太極瑜伽、彼拉提斯瑜伽、印度舞蹈瑜伽等等。隨著瑜伽教練中心的增加,各種新練法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