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早前政府帶頭搞量寛措施,人民可以以低息借貸拿到大量金錢,令全球熱錢大增。由於熱錢大,每個人手頭上的錢多了便去購物,令需求增加。零售商以為經濟好轉,供不應求,便要求供應商多給存貨。供應商因為預期的零售商之後會越拿越多,結果再向廠房下多一點訂單。廠房因為訂單增加,會多聘請人手、訂多些物料和擴展廠房。政府其後發現經濟過熱,但收緊貨幣政策,收回熱錢,需求大減。最後零售商發現消費力減退,多添了的貨品賣不去,於是提早大減價。大減價去庫存很多時都是微利或虧本。最終,供應商囤積一堆貨品,就像現在2022年服裝和電子產品庫存過剩。供應商便主動向廠房砍掉之前所增加的訂單。廠房此刻人手加了、物料到了、廠房擴建了,現在砍單等於令他們虧本。

由於經濟不景,政府又來QE。令熱錢再次增加,零售商現在貨存少了,供不商求。於是就返回之前的擴張階段。這種循環不斷反反覆覆,最後經濟會越來越差。因此,政府干預市場是下下之策,反令經濟不復當年。以上這種操作,反覆量寛和量縮,形成經濟學所謂的牛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