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小腸氣(疝氣)的報導引起了關注。如果你在大笑、咳嗽或用力時腹部明顯凸出,但躺平時又會縮回去,你可能患有小腸氣。小腸氣是指腹腔內的器官,通常是小腸或脂肪,透過腹腔壁的薄弱點凸出在表面形成腫脹。那麼,為什麼會患上小腸氣?有哪些治療方法呢?
外科專科醫生表示,患有小腸氣的人在站立、搬運重物、大笑、咳嗽或用力時,皮下會明顯感覺到軟組織凸起,但當躺下時這種凸起就會消失。有些患者還可能感到輕微的不適、疼痛或鈍痛。小腸氣可以發生在不同的位置,如臍疝氣、股疝氣、腹股溝疝氣、切口疝氣,其中以腹股溝疝氣和股疝氣最常見。
男性是小腸氣的高風險群體,其患病風險比女性高出5至10倍。根據香港專科醫療機構的一項研究,對於進行小腸氣手術的622個案例進行的分析顯示,近95%的患者都是男性。
小腸氣在2%至5%的嬰兒中發生,其中男嬰在母體生長過程中,睾丸從腹部移動到陰囊,這導致腹膜形成腹膜管連接腹腔,稱為鞘狀突。通常情況下,嬰兒的鞘狀突在出生前或出生後不久就會關閉,但如果沒有完全關閉,腸道組織可能進入腹膜管,從而引發腹股溝疝氣。
除先天因素外,後天因素也會增加患上小腸氣的機會,例如年齡增長、肥胖、呼吸困難、長期便秘、頻繁尿谷或長時間提取重物。
在大多數情況下,小腸氣並不嚴重。但如果小腸卡在凸起的位置無法回縮,可能會引起疼痛。嚴重情況下,血液供應可能被切斷,導致腸道阻塞或腸壞死等嚴重併發症,此時需要立即進行手術治療。
治療小腸氣的主要方法是進行手術修補,以避免小腸被卡住導致嚴重併發症。手術方法多樣化,包括開放手術和腹腔鏡手術。開放手術需要較大的切口,而腹腔鏡手術則是通過小切口和腹腔內的攝像頭進行操作。手術後,患者需要遵循醫生的建議,避免過度用力和提重物,以減少再次發生小腸氣的風險。
如果小腸氣不引起明顯症狀或併發症,醫生可能會建議觀察和保守治療。這可能包括減輕壓力、避免過度用力、控制體重以及適當的飲食和運動。
如果你懷疑自己患有小腸氣,建議立即諮詢醫生進行評估和診斷。醫生可以根據症狀、身體檢查和可能的影像檢查來確定診斷並制定適當的治療計劃。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患有小腸氣或有相關症狀,不要忽視它,並及時就醫。早期治療可以避免嚴重併發症的發生,並提高康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