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理論(Hierarchy of Needs),在滿足生理需求之後,孩子會尋求安全感。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可能會導致情緒焦慮、精神緊張以及學業受影響。本文將分析孩子缺乏安全感的3個典型表現,以及相應的改善方法。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3個典型表現及心理因素
行為 | 外在因素 | 心理因素 | 教養關鍵字 |
---|---|---|---|
易受驚嚇、哭鬧、討抱抱 | 環境或作息突然改變(如:轉學或需要早起) | 負面角度看待事物產生不安感,非依賴感重 | 安撫,正向思考 |
不聽話且唱反調 | 父母教養態度強硬或強勢,受同儕影響 | 叛逆期想獨立自主,身心衝突導致不安 | 同理心,彈性空間 |
故意破壞或摔落物品 | 指令不明確,難度超過孩子能力 | 認為自己不被重視,需求與願望未滿足,想引起注意 | 降低難度,檢討 |
改善方法
- 安撫:適時給予擁抱,以「怎麼了?」取代「不要哭!」讓孩子感到安心,並詢問使他不安的原因。
- 正向思考:確認孩子不安的原因後,引導他改變認知,例如「雖然媽媽不能陪你一起上學,但在學校可以交到好朋友」。
高敏感與缺乏安全感的區別
類型 |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Insecure) | 高敏感的孩子(Highly Sensitive) |
---|---|---|
特質 | 情緒起伏大,難適應失去與改變的情況 | 善於自省,較喜歡獨處而非與他人相處玩樂 |
原因 | 環境使自己感到不安,恐慌的因素出現 | 先天性格敏銳易感,心思縝密 |
行為表現 | 緊抱玩偶,黏父母,不敢離開安心的對象 | 易察覺房間內物品被動過,對煙味、車聲敏感度高 |
教養方式 | 找出缺乏安全感原因,滿足孩子安全感需求 | 鼓勵孩子適時調整思維模式,避免過於善感,加重心理負擔 |
高敏感與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之間有所不同,但兩者都需要適當的教養方式來滿足孩子的需求。
總結
孩子缺乏安全感可能表現在情緒上,如易受驚嚇、哭鬧和討抱抱;或者行為上,如故意反抗、破壞物品。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並適時給予關懷和支持,教導孩子正向思考,以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同時,家長應該分清楚高敏感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採取相應的教養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