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比率(Sharpe Ratio),全名為夏普績效指標(Sharpe Performance Index),是一種衡量投資組合績效的指標,由美國經濟學家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於1966年提出,用以評估投資組合的風險調整後報酬率。
夏普比率的計算公式為:
夏普比率 = (投資組合的平均收益率 - 無風險收益率) / 投資組合的標準差
在此公式中,投資組合的平均收益率指的是投資組合在一段時間內的平均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通常指的是國債或其他短期無風險投資的收益率,而投資組合的標準差則代表投資組合的風險水平,反映組合收益的波動程度。
夏普比率可以幫助投資者衡量投資組合在扣除無風險收益後,每承擔一單位風險所獲得的超額報酬。夏普比率越高,意味著投資組合的風險調整後收益表現越好,投資者獲得的報酬相對風險越高;反之,夏普比率越低,表示投資組合在承擔相同風險水平下,獲得的報酬較低。
夏普比率的優點在於它可以簡單直觀地比較不同投資組合的風險調整後績效,而無需分析投資組合的具體組成。此外,它還可以應用於單一資產的風險調整後報酬評估。
然而,夏普比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假設收益率分布為正態分布:夏普比率計算時假定投資組合收益率呈正態分布,但現實中許多資產的收益率分布並非正態,可能存在偏度(skewness)和峰度(kurtosis)等特性。在這種情況下,夏普比率可能無法完全捕捉風險的真實情況。
- 過度依賴標準差:夏普比率中的風險指標為標準差,但標準差僅反映投資組合收益的波動程度,無法區分收益的上行波動和下行波動。對於偏好上行波動的投資者來說,夏普比率可能無法准確評估風險。
- 無法解釋非線性風險:夏普比率無法捕捉非線性風險,例如期權等衍生品的風險特性。在包含非線性風險的投資組合中,夏普比率可能無法有效評估風險調整後的收益表現。
- 對無風險收益率的敏感性:夏普比率計算中涉及無風險收益率,而無風險收益率可能因國家、時間等因素而有所變化。在無風險收益率發生變動時,夏普比率可能無法准確反映投資組合的風險調整後績效。
儘管夏普比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仍然是一個非常實用且普遍應用的投資組合評估工具。為了克服夏普比率的不足,投資者可結合其他風險調整後績效指標,如索丁諾比率(Sortino Ratio)、特雷諾比率(Treynor Ratio)等,以獲得更全面的投資組合評估。
總結,夏普比率是一個衡量投資組合風險調整後績效的指標,能幫助投資者評估在承擔一定風險水平下所獲得的報酬。儘管夏普比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在投資組合評估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投資者可以將夏普比率與其他風險調整後績效指標結合使用,以獲得更全面的投資組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