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節的由來
盂蘭節又被稱為鬼節,在佛教中被稱為「盂蘭盆會」,而道教則稱之為「中元節」。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機構的資料,盂蘭節有不同的起源傳說,其中一種說法是關於佛祖弟子目連救母的故事,因此盂蘭節具有宣揚孝道、行善積德的意義。此外,根據文獻記載,盂蘭盆會最早由南朝梁武帝在位時舉行,後來傳承到民間,目的變為超渡亡靈。
盂蘭節的活動和傳統習俗
香港的潮籍人士每年農曆七月在香港各區舉行盂蘭盆會,搭建神棚、大士台、孤魂台、戲棚等,舉行各種盂蘭節的活動和傳統習俗,例如做功德法事、超渡亡魂、施食鬼神,還有公演神功戲、派平安米。
鬼月禁忌
- 盡量不要在晚上晾曬衣物,因為這可能會吸引遊魂野鬼的注意。有人認為衣物看起來像人形,容易吸引鬼魂附身,也有人認為鬼魂會來借用衣物,一旦被穿過,衣物就會沾滿陰氣,可能會對人產生不好的影響。
- 避免緊靠著牆壁行走,因為鬼魂喜歡黏附在牆壁上,所以牆壁周圍的陰氣比較重。外出時要注意不要只顧著使用手機,盡量走在大路上,避免進入橫街窄巷,也不要靠著牆壁等人。
- 盡量避免乘坐尾班車。在鬼月期間,尾班車通常在陰氣最重的時候行駛。即使車廂看似空蕩蕩,可能已經坐滿了其他「朋友」,乘坐尾班車可能會遇到一些不尋常的事情。
- 避免在晚上到海邊或河邊活動。根據傳說,鬼魂在盂蘭節時會聚集在水邊,因此在晚上到海邊或河邊可能會遇到一些超自然現象。
- 不要觸碰或亂丟路邊的紙錢。在盂蘭節期間,人們會燒紙錢祭祀祖先和亡魂。路邊的紙錢堆積可能是用來超渡亡魂的,觸碰或亂丟紙錢可能會招來不祥之事。
這些禁忌事項在盂蘭節期間被人們視為避免冒犯或招惹鬼魂的行為。儘管有些人可能對這些禁忌持懷疑態度,但許多人仍然遵守以保持尊重和平安。